围绕今年宏观经济走势和扩内需的发力点等焦点话题,上海证券报记者日前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黄群慧。他认为,要增强各项政策的一致性,围绕稳定预期、激发活力采取一系列措施,积极扩大内需,并且要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,加强我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建设,推动科技创新。
多措并举稳定预期、激发活力
2025年是“十四五”收官之年。关于今年宏观经济整体形势的预测,黄群慧表示,2025年预计能很好完成“十四五”规划目标、为“十五五”开局打好基础的一年。
“我们要围绕着稳定预期、激发活力,采用一系列的政策组合,包括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,总体宏观调控的基调保持稳中求进,以进促稳。”黄群慧说。
在黄群慧看来,当前,中国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,面临着经济动能转换的需要。“2025年,要以稳增长、调结构、促发展为目标,把握‘稳定预期、激发活力’这个关键,实施更加有为的财政政策,扩大内需,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,从而推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。”
大力提振消费是重中之重
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大力提振消费、提高投资效益,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。
“一般来说,国民经济的内循环往往是投资决定就业,就业会有收入,而收入会产生消费,消费反过来也会拉动投资,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有效发挥。”黄群慧表示。
黄群慧分析,提振消费,包括财政政策、货币政策、产业政策、区域政策等各个方面的政策要协调一致、系统集成。具体措施中,今年预计还会围绕“两新”继续出台一系列政策。
消费是收入的函数。让居民敢消费、能消费、愿消费,提高收入水平是主要因素。黄群慧认为,近期多次重要会议都提到,要使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速同步,所以围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,也需要有一系列的政策组合来推进。
“保障和改善民生、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等措施,对于提振消费、扩大内需有很关键的作用。”黄群慧表示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