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,您经常被要求编写课程计划。 编写教案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,不断提高教学质量。 优秀的教案有哪些特点? 本文是美女编辑为大家收集的健康《传染病的预防》教案(6篇精品)。 欢迎参考。
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教案第1部分
班会目标:
1、通过本次学习,为学生控制秋季疾病流行、健康生活提供知识保障。
2、让学生知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预防疾病的重要性,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。
活动流程:
1. 对话介绍
秋冬季节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。 由于天气多变,时热时冷,气候持续寒冷干燥,特别容易发生流感、流脑、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。 与此同时,随着气温变暖,手足口腔疾病等传染性疾病也逐渐呈上升趋势。 如果不注意锻炼,室内空气不流通,就很容易流行呼吸道传染病。
2.介绍常见传染病及其特点
1. 流感
2.急性出血性结膜炎
3.流行性脑脊髓膜炎
4.腮腺炎
5. 麻疹
6.猩红热
7、手足口病
3、传输渠道
1.空气、飞沫、灰尘
——以呼吸道为侵入途径的传染病,如麻疹、流感、水痘等。
2.水、食物、苍蝇
——以肠道为入口的传染病,如细菌性痢疾、伤寒等。
3.手、器皿、玩具
——又称日常接触传播,如手足口病
4.昆虫媒介传播
——蚊子、跳蚤等,如日本脑炎等。
5. 血液/体液/血液制品
—— 见于乙型肝炎、艾滋病等。
6. 土壤
——被虫卵、孢子等污染时,成为传播途径
4、讨论:我们应该如何更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? 采取了哪些措施?
1、防治“病从口入”,做到“三管一除”,加强自我防护:管理饮食,不吃变质食物; 不吃苍蝇爬过的食物; 不要吃得过多; 便前便后洗手; 隔夜饭菜和购买的熟食必须重新煮沸; 餐具和食物必须防蝇; 餐具必须煮沸消毒; 生熟刀板必须分开; 生的水果和蔬菜必须清洗和消毒; 水产品一定要避免生吃。 餐饮业、保姆等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。
2、购买食品时,应选择新鲜的食品。 不购买病死的家禽、牲畜和不新鲜的水产品。
管理好水源,按规定对自来水进行消毒; 不喝生水; 消灭苍蝇,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,消灭和控制苍蝇孳生区域; 采取多种措施消灭苍蝇、蟑螂、老鼠。
加强个人防护,了解肠道传染病相关知识。 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可以增强体力; 夏季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助于预防肠道传染病。 适当食用大蒜和醋可以预防胃肠道传染病。
如果感染了肠道传染病,应立即去医院就诊,不要乱用药。 特别是不要自行不规则地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。 为了防止耐药性的产生,对某些肠道传染病使用抗生素不当甚至会导致危及生命的后果。
3. 教儿歌:
预防疾病15字口诀:“勤洗手、喝开水、吃熟食、勤通风、晾衣被”儿童自我预防传染病童谣
4、掌握七步洗手法。
5、按时、及时接种疫苗。
5、如何保持教室干净卫生? (学生自由发言)
(1)每天扫地
(2)经常清洁桌椅、门窗
(3) 不要扔掉五彩纸屑和果皮
(4)不随地吐痰
(五)桌椅摆放整齐
(6)注意通风
(七)加强体育锻炼
6.教师总结。
大班预防传染病安全教案第2部分
1、引导孩子克服对独自在家的恐惧,了解独自在家时应注意的一些基本安全事项,掌握一些基本的防拐技能,学会保护自己。
2、引导孩子初步使用较为完整、连贯的语言来读图画、讲故事内容,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。
3、提高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安全意识。
课件《当你独自在家时……》; 场景表演准备; 音乐磁带“驾驶汽车”; 潇潇班车(kt板制作); 交通灯; 芳芳家里的装修(沙发、花瓶、茶几、饮水机、门牌号、电话等); 投影仪; 一台电脑; 19套故事图《当你一个人在家时……》。
伴随着《开车》的音乐旋律,孩子们带领孩子们乘坐潇潇班车前往蔡俊鹏家参观。通过乘车活动提升孩子们的心情,复习乘车安全知识
与孩子们讨论。
幼儿园安全教育与传染病预防教案第三部分
活动目标:
1.了解幼儿容易感染的传染病,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描述预防疾病的方法。 幼儿园健康教育教案《如何预防传染病》。
2、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。
3、幼儿学习一些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方法,增强防病意识。
活动准备:
1.有关传染病的信息和图片。
2. 幼儿读物。
活动流程:
1、师幼对话,从幼儿熟悉的手足口病开始,谈论传染病。
1.讨论为什么春季和秋季是脱发的高发季节? (春秋两季气候由暖转冷,多雨、潮湿、多雾,气候多变)
2.老师告诉孩子们春天和秋天会出现什么流行趋势? (如:感冒、麻疹、咳嗽、腮腺炎、水痘、手足口病等)
3.重点关注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。
4. 让孩子谈谈他们生病时的经历和感受。 (如请医生诊治,应定期吃药、多休息、多喝水、康复后再回幼儿园等)
2、老师讲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。
1. 孩子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讨论。
2、邀请语言能力强的孩子到前面讲讲自己的经历。
3、教师总结:咳嗽、打喷嚏、吐痰、手接触过的毛巾、器皿等都会留下细菌,可能会感染手足口病。
4、许多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与手足口病相同。
3、与幼儿讨论:如何预防手足口病。
1、问:如何预防传染病?
2、幼儿可以自由回答。
3、老师总结:多喝白开水,多吃蔬菜水果,不挑食,勤洗手,勤剪指甲,不喝白开水,打疫苗,不出门。与患有传染病的人接触。
活动结束:
老师带孩子们去卫生间洗手。
《预防传染病》幼儿园小班健康教育教案第四部分
活动目标:
1、了解流行传染病的相关知识。
2.能够说出并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方法。
3、增强疾病预防意识。
活动准备:
幻灯片、白板、徽章
活动流程:
1.情景活动介绍。
1. 老师展示幻灯片并问道:请看一下,图中的孩子在哪里? 医院里为什么要挂吊带瓶?
2、活动首先讨论什么是传染病? 医生阿姨说什么了?
2.了解传染病是如何传播的,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?
1、老师组织孩子们讨论传染病。 沟通方式有哪些?
2、教师总结:传染病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。 它们可以通过呼吸、身体接触等方式传播病菌,如果儿童或小动物生病了,就可能传染给其他人,所以被称为传染病。
3.教师问: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? 孩子们回答后,老师得出结论,孩子容易患的传染病有流感、水痘、腮腺炎、红眼病等。
4、老师随机命名一种疾病,让孩子判断是否是传染病? 加深孩子对传染病的认识和理解。
3.讨论并总结传染病的预防方法。
1、师:虽然传染病很容易传播,但如果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就能有效预防传染病。 那么预防传染病的方法有哪些呢?
2、经过讨论,孩子们回答了如何预防传染病的问题。
3、用幻灯片总结预防传染病的方法:多吃蔬菜水果可以提高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; 经常洗手可以消灭细菌; 确保充足的睡眠; 可以增强免疫力; 接种流感疫苗可以预防流感; 用手或手帕遮住喷嚏,避免向他人打喷嚏; 传染病高发季节,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; 情况严重时需要戴口罩。
4.讨论: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预防传染病?
4、玩“智力挑战”游戏,巩固所学的传染病知识。
每个孩子都会获得一枚徽章并将其佩戴在胸前。 孩子们被分成两组,A和B。老师提问并回答。 答案正确的小组添加一个圆圈。 最后圈数较多的一组为获胜者。
幼儿园健康教育《传染病的预防》教案第五部分
教学目标
通过本次班会的教育,让学生了解春季传染病的种类、症状及预防措施,可以强化学生的健康防控意识,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,为学生的健康预防奠定基础。健康成长。
教学流程
1、对话简介:同学们,你们知道春天是疾病特别是传染病多发的季节吗? 你知道有哪些常见的传染病以及它们是如何传播的吗? 春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? 这次班会,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些问题。
2、介绍春季常见传染病的种类、症状及传播途径。
1. 流感
流行性感冒,简称流行性感冒,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 它传染性极强,发病率居传染病之首。 潜伏期为13天。 主要症状为发热、头痛、流鼻涕、咽痛、干咳、全身肌肉关节疼痛不适等,发热一般持续34天,也可能表现为重症肺炎或胃肠道流感。 主要传染源是患者和潜伏感染者,传染期为1周。 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空气飞沫直接传播,但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。 人群普遍对流感易感。
2.流行性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
流行性脑膜炎又称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,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传染性极强。 脑膜炎发病初期与感冒类似,有流鼻涕、咳嗽、头痛、发热等,细菌进入脑脊液后,头痛加重,出现嗜睡、颈部僵硬、喷射性呕吐、昏迷等危重症状。发生休克。 主要传染源是患者或带菌者,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空气飞沫直接传播。 潜伏期一般为23天,最长可达1周。 人群普遍易感,且好发于低龄儿童。
3.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疾病。 潜伏期为8至12天,通常10天左右即可痊愈。 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“三、三、三”,即前驱期出疹前3天出现38摄氏度左右的中度发热,并伴有咳嗽、流鼻涕、流泪、畏光、以及口腔和颊粘膜的外观。 其特征是灰白色小点; 3天出疹期,发病第4~5天体温升至40度左右,出现红色斑丘疹,从头部开始,逐渐蔓延至躯干、上肢、下肢; 3天恢复期,即皮疹出现后3-4天,体温逐渐恢复正常,皮疹开始消退,皮肤上留下糖糠状鳞屑和棕色色素沉着。 麻疹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,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。 患病后可以获得持久的免疫力,二次患病的情况极为罕见。 从未患过麻疹且未接种麻疹疫苗的人普遍易感,特别是6个月和5岁的儿童,发病率最高,达90%。
4.水痘
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。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烧,随后迅速出现批量性红色斑丘疹。
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群的路径。 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空气传播、水传播、食物传播、接触传播、生物媒介传播等。
3.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。
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还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。
1、控制传染源
对传染病患者要尽早发现、诊断、报告、治疗、隔离,防止传染病传播。 患有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,必须及时处理。 这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。
2、切断传输通道
切断传播途径的主要方法是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。
3. 保护易感人群
开展疫苗接种,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。 积极参加体育运动,锻炼身体,增强抗病能力。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,改善环境和个人卫生。
4.我们应该这样做,以预防传染病。
1.合理饮食,增加营养,多喝水,摄入足够的维生素,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、碳水化合物和微量元素的食物,如瘦肉、鸡蛋、枣、蜂蜜和新鲜蔬菜、水果, ETC。;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,每天到郊外、户外呼吸新鲜空气,散步、慢跑、做操、打拳等,保持身体气血畅通,舒展筋骨,增强体质。 。
2、不去人口密集、人群混杂、空气污染的场所,如农贸市场、个体餐馆、娱乐室等。
3. 经常用流水彻底洗手,包括用脏毛巾擦手。
4、每天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新鲜,特别是宿舍、机房、教室等。
5、合理安排作息,保证生活规律; 注意不要过度疲劳,预防感冒,这可能会降低你的抗病能力。
6、不吃或加工不洁食品,拒绝生吃海鲜和肉类,吃带皮水果,不喝生水。 不随意倾倒垃圾,也不随意堆放垃圾。 垃圾必须分类统一销毁。
7、注意个人卫生,不随地吐痰、打喷嚏。
8、如有发热等不适症状,应及时就医; 去医院时最好戴口罩,回到宿舍后洗手,避免交叉感染。
9、避免与传染病患者接触,尽量不要前往传染病流行地区。
10、做好感染者使用过的物品和房间的消毒,如晒衣服、被子等。 用含氯消毒剂在房间内喷洒和擦拭门把手、桌面和地板。
传染病预防主题班会教案第6部分
活动目标:
1.知道咳嗽和打喷嚏会传播病毒和细菌。
2. 咳嗽或打喷嚏时学会表现得有礼貌。
3、让孩子知道自己生病了,不怕打针、吃药,做一个勇敢的孩子。
4.初步了解如何预防疾病。
活动准备:
小狗手偶,ppt
活动流程:
1. 精彩的介绍。
老师手偶表演:小狗你为什么戴着面具? 你生病了吗? ,是的,我感冒了,流鼻涕,咳嗽。 为了不传染给别人,我戴上了口罩。
2.讨论:感冒了怎么办?
(1)感冒时有什么症状?
(2)寒冷。 我们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变得更好?
总结:感冒时,我们需要多喝水,吃清淡的食物,多休息。
(3)感冒时可以向别人打喷嚏或咳嗽吗? 为什么?
摘要:当你咳嗽或打喷嚏时,细菌会随着鼻涕和唾液一起飞出。 因此,打喷嚏或咳嗽时,一定要用手捂住口鼻,并及时洗手。 如果不洗手,手接触过的器具上就会残留细菌。 可以传染给别人。
3、学习咳嗽、打喷嚏的文明卫生习惯。
(1)出示图片,老师讲解咳嗽、打喷嚏的卫生习惯。
(2)教师示范,幼儿练习。
摘要:咳嗽或打喷嚏时,不要面对他人。 应低头或转头,用手帕、纸巾或双手捂住口鼻; 如果你的鼻子和口水溅到别人身上,你应该及时向别人道歉或拿出你的手帕或手帕。 用纸巾擦掉; 咳嗽时不要吐出痰。
4.学习如何预防感冒和咳嗽。
总结:热爱运动,多喝白开水,多吃水果蔬菜,不挑食,勤洗手,勤剪指甲,避免与传染病患者接触。
活动延伸
了解春季传染病及预防措施。
活动反思:
通过活动,我们不仅了解到,当我们打喷嚏时,粘液和唾液飞得到处都是,细菌也会随着粘液和唾液飞出,非常不卫生,还可以传染给别人。 我们还让孩子们学习童谣。 孩子们也知道了正确的打喷嚏方式,预设的目标也基本达到了。 当然,卫生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。 我们需要随时随地的提醒,督促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