奥数素质杯考试有用吗?(奥赛资格)素质教育,

频道:新闻 日期: 浏览:16

2月13日,中国计算机学会(CCF)针对其主办的CSP-J/S认证发布了一项重要公告,明确规定12周岁以下儿童将不再具备参加此项软件能力认证的资格。

同时,“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(NOI)”也遵循相同规则,该规定即日起实施。

信奥比赛从赛制上可分为CSP-J/S、NOIP、NOI三大赛事,均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。

其中,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(NOI)被誉为信奥国赛,是五大学科奥赛之一。前50名高中生可直接入选国家集训队,并获得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保送资格,其他获奖选手在升学方面也能获得不少优势。

CSP,则是全国性非专业级软件能力认证,分为CSP-J(入门级)和CSP-S(提高级)两个等级。在此之前,CSP认证并未设定明确的年龄限制,不少小学生也能参与,甚至一些中学还将CSP-J/S的成绩作为特长生选拔标准。

然而,随着新规定的出台,这场被家长视为“小升初敲门砖”的信息学奥赛,正式为低龄化竞赛热潮按下了暂停键。

中国计算机学会在公告中,指出其存在的两大弊端:

一方面,过早的算法训练挤占儿童身心发展空间。

某三甲医院儿童发育科接诊数据显示,过度参与竞赛的儿童出现近视率增长35%、睡眠障碍发生率提升28%;

另一方面,培训机构与部分中学形成的“竞赛升学产业链”,已催生出价值百亿的灰色市场。

此前有媒体调查发现,北京某重点中学曾将CSP-J/S二等奖设为科技特长生报名门槛,直接导致周边机构竞赛班报名量暴增300%。

此外,中国科协办公厅在今年1月也印发了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实施办法(试行)》,明确不再接受15岁以下少年儿童参赛,并对弄虚作假等违规问题实行一票否决制。

这些举措无疑都在传递一个信号:竞赛去功利化已是大势所趋!

政策实施首周,教培市场呈现剧烈分化。

以低龄竞赛培训为主营业务的机构,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
某成立仅3年的少儿编程品牌,单日退费金额突破800万元;北京海淀黄庄某写字楼里,某知名编程培训机构正连夜更换宣传海报,该机构工作人员表示,“原定3月开班的CSP-J集训营紧急调整为逻辑思维课,6个低龄班次被迫取消。”

深耕素质教育的机构却迎来意外机遇,提供机器人编程、科创实践课程的机构咨询量环比增长65%。

“我们立即启动课程三改计划。”童程童美教学总监李明透露,课程体系正从算法训练转向计算思维培养,引入游戏化编程、人工智能启蒙等模块。

这种转型在头部机构已成共识学而思编程推出“不参赛”的《思维跃迁计划》,网易有道将竞赛课程占比从45%压缩至18%。

此外,需要注意的是,中国计算机学会在发布此次“年龄限定”的公告的同时,还发布了关于重申在校在职NOI指导教师不得校外有偿兼职授课的公告》,表示近期发现个别在校在职NOI指导教师在校外机构参与有偿培训活动,并利用校内职务之便进行不当宣传牟利,严重影响了NOI活动的健康发展。

为此,CCF将强化对在校在职NOI教师的监督管理,对违反规定者将根据情节轻重,采取包括警告、取消NOI参与资格、通报所在单位及教育主管部门等在内的严肃处理措施。

随着CCF严查在职教师校外兼职,不少培训机构的竞赛教练面临资质失效的问题,行业正在经历去泡沫化的过程。

政策发布当天,“鸡娃”家长群爆发激烈争论。

有家长晒出刚购买的万元级竞赛课程要求退费,也有家长开始咨询国际信息学奥赛报名通道。

这种群体性焦虑背后,折射出根深蒂固的升学逻辑。

此前有媒体报道,北京海淀区某重点小学曾有五年级学生同时参加3个不同体系的编程竞赛。

然而,在政策倒逼下,新型教育生态正在萌芽。

北京某示范性高中取消科技特长生竞赛成绩硬性要求,改为“项目制”综合评价;上海静安区试点“编程进校园”工程,将信息学教育融入常规课程;腾讯等科技企业推出“青少年人工智能启蒙计划”,提供公益性的实践平台。

“这标志着竞赛教育进入2.0时代。”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分析,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将转向三点:课程研发能否对接人工智能时代需求、教学方式是否遵循认知发展规律、评价体系可否实现多元化发展。

正如中国计算机学会秘书长杜子德所言:“我们期待看到孩子们因热爱而学习,而不是为证书而培训。”

当信息学奥赛拆除“神童加工厂”的流水线,当培训机构撕下“保奖承诺”的营销标签,我们或许正在见证教育本质的回归!

玖宫不褂综合整理来源 | 多知、北京日报、新京报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